谈到高薪,你还需注意的薪资谈判4重点|观点

文/艾维斯

自研究所时期担任政治大学职涯中心顾问以来,历经顾问团团长,以及出社会后佛系经营,10几年来,我辅导过628个个案,针对他们的中英文履历表及自传提供撰写建议,并透过面试模拟让他们能够透过实战演练震撼一下,以从容应对残酷的面试杀戮战场。

当中,有不少个案最终拿到心仪的Offer,一做就是十年光景。

当中,有部分个案最终进入梦想的公司,但不到两年就转换跑道。

当中,有几个个案最终谈到不错的薪资,却做不满一年,结果相当惨烈......

【真实故事一】

Catherine,现任上市公司 HR。两年前,她越级打怪应徵某公司人资长。当时,她的薪资结构是7.34万月薪,保障年终2个月(另外,三节奖金很少,讲出来怕她不好意思就不说了),没有其他分红/绩效奖金,因此总年薪为“7.34万月薪 x (12 + 2个月)=102.76 万”。

新公司由于是传产,结构是“底薪 x (12+保障年终3个月)+ 底薪 x 5”。最后一个“底薪 x 5”是隔年4月份,结前一年度的财务后才核发的上一年度激励奖金。

新公司开给她的Package是5.5万月薪,然而Offer Letter上注明的总年薪为5.5万月薪 x (12 + 3 ) = 82.5万+5,000元的员工旅游金,“底薪 x 5”那个激励奖金甚至没有写在Offer Letter上,但该公司的HR不断在电话中挂保证,要Catherine放心说她自己过去4年都有拿到这笔。

在HR三番两次的保证后,Catherine预估的总年薪是 5.5万月薪 x (12 + 3 + 5 ) = 110万+5,000元员工旅游金。“其他,总有个三节甚么的,好歹也有 1,200 x 3 = 3,600元吧!”Catherine心想。因此总数差不多是 110万+5,000+3,600=110.86万,跟她当时的Package有8%的调幅,于是接受了Offer。

试用期结束,公司以奇怪的理由请她走人,8%的调幅,从神话变成了笑话。Catherine连是不是被骗都不知道,死的不明不白。

事后听Catherine分享这个故事,我的心得是:

所有谈好的条件,一定要写在Offer Letter上,白纸黑字,不存在任何口语沟通的模糊地带。假设当初夸下海口跟你话唬烂的那个人离职了呢?上哪找谁要“底薪 x 5”那个激励奖金?如果你原本的结构是“高底薪 x 少月分”,别接受“低底薪 x 多月份”的骗局,特别透过结构组合让你每月月薪少10%以上就绝对不能接受。如果你每月可以拿到不错的高底薪,代表你是可以不断释出表现的人才,这点一定要坚持。再不然,可以“高底薪 x 高月分”啊,哈哈哈。【真实故事二】

Eva,30岁,现任知名美食平台业务,一直是个Top Sales。3年前,已经担任第一线业务超过6年的她,接到猎人头介绍的一个Regional Manager的机会。当时,她的薪资结构是底薪4.2万月薪,平均每月的销售分红都可以到3.5万左右,其他哩哩叩叩的不说,也没有另外的保障年终,因此总年薪约莫(4.2 + 3.5)万月薪 x 12 = 92.4万。

猎人头介绍的这个Regional Manager开给她的Package是:

7.15万月薪 x 12个月;负责区域的月业绩超目标0~25%即加发月薪 x15%;负责区域的月业绩超目标26%以上则加给月薪 x35%。

因此Eva欣然接受,一来当然是想要往管理职走,二来是因为算算数学,总年薪应该有望上看107.25万(=7.15 x 12 + 7.15x25%x12),将近16%调涨!乐观一点的话,甚至可能达到115.83万(=7.15 x 12 + 7.15x35%x12),会是25%调涨!

结果呢?Eva最后在那间公司做了一年的Regional Manager,领到了100万上下后,却因为水土不服,主动申请转职为行政内勤,薪水也被下修为固定4.5万月薪 x 12个月,不带任何激励奖金,跟转换前的平均年薪92.4万相比,整整下修了41.6%......

事后听Eva分享这个故事,我的心得是:

即便新工作的 Package 及职位跟现职比起来明显的好,还是须考虑其他主客观条件后再做决定,例如产业潜力、企业文化、产品/服务优劣、组织战力、老闆好不好等。毕竟,好的调幅如果只领到一年,接下来就被打回原形,甚至变相减薪,真的太惨烈了。

【最后,是关于我的真实故事】

小米也可能吹牛,但不被耻笑的梦想,就不是梦想。梦想还是要有的,因为万一实现了呢。

雷军,猎豹移动董事长、小米科技创办人

我在Gogoro宣布以SPAC(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,特殊目的收购公司)借壳方式在美国上市的前3个月离开,手上的股票选择权也灰飞烟灭。那些股票选择权等值于多少新台币我甚至不敢去细算,但应该够付好几个月两个孩子的学费了。

这几年,有愈来愈多的新创在Package夹带Stock Options及Equity来跟候选人谈,甚至问你要不要一部分的薪水替换成Stock Options及Equity,坦白说,我很难告诉你接受还是不接受好。但我听到的故事都是:

领少少(Stock Options或Equity)的人最后都放弃了;

领多多(Stock Options或 Equity)的人最后都坚持了。

领少少的人通常都不是高阶管理职;领多多的人通常都是高阶管理职。

我不能再说更多了,你也别告诉别人,请帮我把守这个秘密,好吗?

薪资谈判心得总覆盘所有谈好的条件,一定要写在Offer Letter上,白纸黑字,不存在任何口语沟通的模糊地带。如果你原本的结构是“高底薪 x 少月分”,别接受“低底薪 x 多月份”的骗局,特别透过结构组合调换的诡计让你每月月薪少10%以上绝对不能接受。即便新工作的Package及职位跟现职比起来明显的好,还是须考虑其他主客观条件后再做决定,毕竟,好的调幅谁不想要?重点是,你能领多久?能领几年?当潜在雇主在Package中夹带Stock Options及Equity跟你谈,甚至问你要不要一部分的薪水替换成Stock Options及 Equity,要不要接受呢?这个问题的答案,可能只有上帝跟友骅知道。

(原文标题:【3+1 个谈薪水的心得】别谈高薪!你可能只领到骨感的现实……)

本文为作者投稿,获授权同意于《职场力》刊载 >> 欢迎投稿

关于作者: 网站小编

抖音唐为创业者提供创业项目、最新创业资讯、大学生创业计划书,自媒体该如何创业,为想要创业的创业者提供创业案例经验分享,在他们的创业过程中学习经验,希望可以帮助正在为创业而苦恼的你。

热门文章